加入收藏|设为首页

帮助中心|联系我们

家具鉴赏:畅和大议事桌三十五件套

更新时间:2021-10-27    浏览次数: 1494

古代政务议事及家族议事的场所,多选在中轴线建筑的方形厅堂的正中央,俗称“中堂”。追溯其源,普遍的说法是中堂起于北宋,亦有一说起于唐。唐、宋置政事堂于中书省内,为宰相处理政务之处,中堂以厅的中轴线为基准,板壁前放长条案,条案前是一张八仙方桌,左右两边配较高贵的太师椅。离太师椅一米开外,两侧再添置扶手椅,一直延展到近天井处,整体采用成组成套的对称方式摆放,体现出庄重高贵的气派,同时也体现出对礼教的遵循。

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,在村里的祠堂旁就有这么一处议事厅,村里的长辈们遇到一些重大事情时,总会聚集在那里商讨如何处置事宜,这或许是中国最传统的会议制度。整体建筑和陈设的平衡性,会议氛围的肃穆性,给年幼的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。后来离开村子,上了大学,越来越沉迷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深造化,再到后来创办了六合院古典艺术家具,年纪渐长,而从小耳濡目染的朴素的乡村习惯却始终在我脑袋里沉淀抹之不去。

创办企业十余年来,公司内部高层的会议一直在明亮、简约的现代会议室中进行,有时总会莫名的想起小时候在乡村议事厅里的所见所感,一种莫名的情愫滋生。乡村的中堂,严格意义上也是作为一种会议室的存在,但两侧只陈设座椅,少了会议桌的存在,在纪录会议材料时便会引起诸多不便。我常思索,如果用古典家具的方式做出一套会议桌,会是什么样子?也是起于一时的激情,让开发部的同事规划出这套议事桌的草图,经过长达一年的筹备,终于将议事桌套件付诸了实际,圆了多年来的夙愿。

议事桌通体由大红酸枝构成,一共由二十二张太师椅及一张长达八米、宽一米五的会议桌构成,据我所知,目前在国内像这样的大议事桌套件尚属首套。值得一提的是,会议桌的面板只由两块大红酸枝板构成,在用材上极为奢侈,但能完成一个好作品还是非常值得的。会议桌头尾各置一张太师椅,围绕长桌,两旁更陈置两排,每排五张座椅。太师椅以宝座为基础,扶手、靠背处直挺,意在让参会者都能摆正坐姿,不致困眠。而搭脑处做成卷书式,提高了整把坐椅的舒适度。议事桌完成后,置于企业总部一楼东厢厅,此后我们企业内部的重要会议就转移至此,召开许多重要的会议。

2013年年初,九赋轩主人陈章汉先生莅临六合院参观,见到此套议室桌后,赞叹不已。章汉先生长期以来担任福建省作协副主席,福州市文联主席和市书协主席要职,创作了《闽都赋》、《莆商宣言》等众多脍炙人口的赋作,是福建传统文化的领军人物。我突然想起此套大议事桌尚未命名,借此机缘即向章汉先生请教。章汉先生不加沉思,脱口道出“和畅”二字,满座皆感妙哉。“和畅”二字缘于东晋王羲之《兰亭序集》中“天朗气清,惠风和畅”二句,历来视为气韵疏朗的景致。以“和畅”为名,不禁让人追忆起魏晋期间的名士风骨。会稽山水清幽、风景秀丽。名士、士大夫游历于此,谈玄论道,品赏文化,这与红木文化的深幽意境,以及会议言论自由,随心畅谈的思想主旨不正是一致的吗?而太师椅上浮雕的博古纹,亦与“和畅”的主旨相得益彰,相趣盎然。

此套议事桌目前仍藏于六合院,得力于它的文化寓意,一度成为六合院最为热销的家具品类之一。目前关于畅和大议事桌的产品系列开发已在进行中,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,更优秀的产品将出现在市场和消费者面前。

 



电话:400-8290-333 邮箱:service@haisibot.com

声明:本站信息仅供参考,未经允许不得私自用做商业用途,若要转载,请注明出处。

福建海丝木材与木制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20997号-1

闽公网安备 35032202000192号